丸药证治

About the Author

Dr Shu Wang

Trained in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Shu Wang is a renowned clinician with over 46 years experience. He has worked in China for over 20 years and has practiced in Australia for the last 25 years. Dr Wang's p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s Sun Herbal's Black Pearl range. www.SunHerbal.com

澳大利亚 悉尼 王树

2021-5-30 黄金海岸中医学术交流会讲稿

一、澳式丸药证治的历史背景

二、临证用丸剂的用药技巧

三、用药金针

四、是药三分“毒”吗?

五、疫苗证治

六、思考海外中医之路

一、澳式丸药证治的历史背景

用中成药丸剂为主临证施治多发常见病,甚至疑难杂症、危难重症,是海外中医的一个学派。是在全球中医事业的低谷,特别是澳洲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她的成功记录下海外中医人在逆境中图存,艰困中发展创新的酸甜苦辣,更雄辩的展示了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卓越的生命力!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医进入世界人口之最的中国医院,在历史上头一次与西医平起平坐。为新中国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时的丸药(小水丸、小水蜜丸)虽已问世,但只是汤剂的补充和附属,从未唱过主角。上世纪最后的十年至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形势发生了某些深刻的变化:移民潮诞生了全世界海外中医的庞大群体,国内中医的西化思潮带来了疗效的滑坡和取消中医的悖论以及中医医疗边缘化、整体养生化的式微局面,当然改开后药农逐利种植商品化,壮根灵、转基因的泛滥,更直接影响到中草药的药力虚衰。从而对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始于2012年的澳洲号称西方第一次的中医注册,把管制中医药、限制中草药的应用上升为国家行为。在全世界首次以禁麻附细为名实际禁用了主要的经方用药。而且还不断地升级,扩大制裁的中药名单,而中医没有发言权……。西方社会民俗喜甜恶苦的生态习惯和快节奏的生活步调让汤剂草药水土不服,举步维艰,南半球炎热季气候条件,给饮服煎煮汤剂带来极大的局限。虽说局势黑云压城,但澳洲中医必须背水一战、绝处逢生,守正创新。在荆棘中攀登,把挑战化作机遇,打造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今天的澳式中成药证治……。

二、临证用丸剂的用药技巧

相传自商朝宰相尹伊撰写《汤液经法》,开创草药汤剂形式施治病证已经三千年以上了:辨证施治、煎汤服药是中医药最主要的传承。依证疏方,随症加减,是业内公认的施治模式。而现在因环境所限,另辟蹊径,不得已废弃了煎煮。但依证施治,证的医学的本原丝毫不能放弃,而更要强化之,才能在实践中站住脚,而向前发展。成功的要害就是证!每种成药都是个基本的证治单位,要速效就必须抓主证!要保证疗效主证的辨识必须精准,非主证必然先舍,舍得舍得不舍焉有得?这就首先排除了八面“堵”式中药柜样大处方。对于认证精准必须练就独到的眼光。这就学习了胡希恕老前辈的方证说之理法方药,这也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之发现:随着治病的经验增加,发现有些病用某个方或某个药有特效,就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根本不需要辨证。一辨证反而无效了。譬如患儿流鼻血夜盗汗同时出现就治流鼻血龙胆泻肝马上止血、妇女崩漏眩晕气短先止崩给壮阳益精须臾收血、更年期失眠盗汗先给二仙汤随即止汗。“方证”是成药证治的灵魂、是决定疗效的唯一因素。看似未辨证,实质是高级辨证!有是证用是药、随证加减、依证調方这些沿用千年的成规定法,依然在用,且有升华:例如某抑郁症病例失眠大汗且伴发作性剧烈腹痛,每一证都难以忍受,这是痰证又是阴虚之汗证更是肝郁气滞。常医多用天王补心、温胆汤滋阴化痰水煎分服,或许加上元胡、香附类各10克舒肝理气,马上见效并非易事。中成药可以将温胆汤之剂在痛发作时易为舒肝丸一剂,20分钟搞定,然后还回温胆汤证治,施治短平快,完事换马,机动灵活,须臾搞定!有的上火体质血府逐瘀3:1配去火的龙胆泻肝,胃寒体质化瘀血阻滞时有碍胃血府逐瘀3:1或2:2配香砂六君,达成证治,轻松摆平体质药物偏性所带来的困扰,为疗效护航保驾!更有甚者,出血顽症、重症高热、皮敏痒疹、重度抑郁失眠等急需之治可以每3~4小时一剂,响鼓重锤,以求速效。实践出真知!这些技巧与疗效、速效就好比孪生之如影随形,极大的鼓舞了医患双方的士气与信心!说老实话:血府逐瘀在王清任《医林改错》讲到的19条方证,就是用中成药的药力集中法施治才真的感受到古人书里说的真句句属实、字字珠玑……。所以,血府逐瘀治眩晕、失眠、夜频尿、潮热、高血压、胸水心包积液、中风偏瘫的加速恢复等的不凡疗效,都是抓方证、集中重剂中成药证治所赐。还有治自家免疫消狼疮尿蛋白、治崩漏大出血的补脾肾之阳、泻肝火消控自家抗体等等的一系列成功治验都是这么来的。中成药的攻关纯属第一线证治难顽的亲身心路结晶,是开创澳式中成药证治的实践基础,更是前人方证学术经验的重现!经得起时间地域群族的多重验证,既雄辩地证明了瑰宝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深刻的科学内涵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巨大实践意义!又令人信服的预示着中医事业一定会走出低谷,下一代中医抱的笃定是金饭碗!

三、用药金针

“抓住证、用足量”是中成药证治的“用药金针”,也是这个学派的不传之秘。澳洲中成药问世已然二、三十年,从配角升华为主角,有多重因素,最关键的要素是摸索出这个用药金针!中医治病言必称辨证施治,具体说就是精准的辨识出疗效所需的“证”,这是用药的依据,速效、必效的保证。因为抓主证意味着舍从证,那就必须精准!因为没机会开具面面俱到的“八面堵”大处方,看不准就会翻车颗粒无收。所以总结正反经验、注意体质异同、细致四诊合参、观察微细的症候、甚至勇于否定昨天的自己,坚决肯定病人体质、用药结果所反馈的信息,如此就成了抓主证的具体内涵。人哪有生而知之,你不是大师!世上只有学而知之。“抓主证”用药金针西医那一套诊断病理帮不上忙,教科书的辨证分型也不太灵,生在当下、活在信息时代,古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不了今天的意识思维!泥古不化、本本主义害死人!近似的生活方式社会存在派生出的证确有许多共性,抓住了这个用药疏方,就紧紧的抓住了疗效!达成了“精准”。一般而论,行医之难,不在于诊病,而在于认证,在于把依证贯穿始终。证认对,病机才找得准,用药就不至于走偏。中成药能治好常医治不好的病,不见得用药有多独特新颖,主要还是在认证方面能动脑筋,肯下功夫。这个功夫,无非就是孙思邈所提倡的用心、全面、细致而已。换句话说,中成药之所以能拿下疑难病,其实就在于从认证上多下的那些精细功夫。这就是用药金针的第一条不传之秘!“用足量”是第二条不传之秘。当今草药药力之弱,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改开后药农逐利,转基因、壮根灵的泛滥,缺乏规管,是历史形成的。种药的富了,用药的穷了,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无奈与必然。无论饮片、颗粒冲剂、浓缩药粉都躲不过这个宿命。而丸药证治却异军突起,独占鳌头,为什么呢?答案不复杂。丸剂中成药的施治过程是连渣吞服,充分吸收。嘴巴吞进去,肛门排出来,是绝对的全消化道吸收。药力是一样的,吸收却极大不同。所谓时间换空间,用增加吸收补偿药力不足之缺,用丸后排出的粪便是黑色的。所以丸药的药力近于未减,疗效是当然的。要是有人不知这个不传之秘,用上8粒药丸就在等疗效的现成,就好比扎了个纸船去过河,不掉到水里才怪?!每当病人不理解,有个好办法:让病人服1~3天,疗效来了,信任随着就来了。每次不用说服30粒、50粒,只讲一瓶盖,相当于汤剂一杯,试试何妨?心理压力言谈话语下就轻松解除之,临证中医也离不开心理调适。量的心魔祛除,疗效随之而至。前辈“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讲了几百年,真正理解之必得自我躬行!有个医生胸痛认证胸中血瘀,用血府逐瘀汤遵嘱加到了四倍药量,服药后她这么说,真没想到用过药睡得这么香,睡眠质量这么好,是哪个治失眠药也达不到的啊。用药金针是澳式中成药证治必达效验的金钥匙……

四、是药三分“毒”吗?

古人说“是药三分毒”、“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有云“…..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中医药是传承于古人,古书记载一口一个“毒”我们中医岂不是最大的毒枭?非也!此毒非彼毒!这是对古文化的不学无术!是对中医赤裸裸的亵渎!古人所言之毒是药性,又叫药物偏性,是药物的自然属性!每种草药必有三分药性,(没有药性能治病吗?)神农每天品尝一百种草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七十种草可以为药!一把草之所以称为中药,主要就是取其植物之药性,古时候就把这个药性称作“毒性”。所谓药性(又叫偏性,)是相对中性而言的,其偏才有药性。无非就是更咸一些,更苦一些,更辣一些,更甜一些,更酸一些。平性的植物可能用作食物,而偏性的植物有药性,故被用作了药物。所谓“毒药”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就是这些药物的总称。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是药有三分药性、是糖三分甜、是醋三分酸,有什么大惊小怪呢?但是眼前确有这样的西医GP听到有人用中医药就马上想到要查肝肾毒性,这已经不是偏见而是愚昧,典型的现代愚昧!99%的中草药既不伤肝也不伤肾!所谓含马兜铃酸的细辛、鱼腥草从来没有伤肾报道,科学研究证实中药何首乌并不伤肝!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的研究登在美国肝病学会杂志《肝脏病》上:已经发现何首乌诱发特异质肝损伤是因为存在特异的易感基因,表明何首乌仅对极少数特定人群有肝损伤风险,但对绝大多数人群是安全的。大量的临床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分析发现,何首乌肝损伤为特异质型,即发病与否和服药的时间、疗程和剂量无明显关系。那些口口声声把科学挂在口上的伪君子在真理面前再一次的选择性失明!这些愚昧加上利益集团的恶意鼓噪也几乎蒙蔽了我们不少同仁的眼睛,看不到保肝肾、解药毒的正是中医药!茵陈蒿丸解肝毒恢复转氨酶比任何西药都快、黄芪玉屏风散恢复已毁肾功肾小球滤过功能EGFR超过所有西药、壮阳益精恢复被损伤骨髓的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比所有西医措施都快!对中药毒性的诽谤、污蔑之词是本世纪最大的冤假错案!我们澳洲中医人不站出来真是愧对子孙后代、愧对祖先前辈!有些同仁受中药药理成分,辯病施治思潮影响,处方用药按药理成分组方,什么杀菌、消炎、细胞、基因、靶点等,放弃了中医理论的指导,除了使疗效大大降低,中药用成了西药,君臣佐使式的解毒保护机制没了,这才真成了有毒性的西药。有关中药毒性的夸大报道,给中医诊疗造成了压力,干扰了中医师用药的决心,不少人在面对重病、危病时,患得患失,见危而畏缩不前;或明哲保身,见病重而不敢用重剂,该用50粒只敢给15粒,从而使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有利时机,使疑难重症失去了短平快拿下的机会。扬短避长,抱着金碗要饭吃!所以,好的中医,不剔除是药三分毒的心魔!就好比剪了翅膀的鹰,鹰活成了鸡,不但飞不起来,更很难不被时代淘汰!中医高超医术的名声,会不知不觉毁在我们手里。

五、疫苗证治

我的每一次讲座依例都是讲具体证的治疗经验,所谓务实之谈。唯独此次搞了个务虚之讲,许多同仁会很失望,不讲具体病怎么接地气,怎么体验可重复性?鉴于两月前刚讲了痰浊证治,捎带着总结谈及了一年来在许多难病重症亲历治则之正反两面的新鲜经验、心得体会。这才六七十天啊,我又不喜欢炒剩饭,新瓶盛旧酒,委实有点难。正踌躇犹豫之际,澳洲疫苗开打,全民性的结束新冠之战开场了。理论上是人人要打,达成群体免疫才能彻底解决病毒之灾。仅有一年研发历史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C 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是由牛津大学与瑞典阿斯利康公司合作研发的一款以复制缺陷型猿猴腺病毒载体的载体疫苗。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接种者感染新冠,则会促进免疫系统通过抗体和T细胞攻击冠状病毒。对人群的保护率达70%,(而中国疫苗仅有50%保护率)又不需要特殊的低温保存(摄氏2~8度),价格只有3英镑/剂。但对新冠病毒变种后的保护还不知道。虽然全球都在接种,但疫情高发国家发病率还没下降达标。新出现的问题是会引发个别血栓病,虽比例不大,摊上就很糟糕。另一款辉瑞m-RNA疫苗虽用的不多,但血栓病例也有发现。这个血栓源于新冠病毒还是疫苗本身,科学界还没有定论。许多人很纠结,不打不放心,打也不放心。这个背景下中医药的机会来了:信任中医的病人,有中医药护航保驾,疫苗注射的安全性上了一个台阶!中药的功力又一个现身说法的机会!1)气虚表虚证:体弱多病者,敏感体质,精神紧张抑郁患者都可以注射疫苗前三天开始扶正固表,健脾补气,玉屏风散主之。拟给玉屏风散50粒,每天四次,用七天。2)大气下陷证:多数发生在疫苗注射头三天,严重乏力,气血虚衰,大气下陷,精气神俱疲。精力体力极度低迷,有的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可以小柴胡汤主之,就像一般病毒外感。50粒X4/天,三天足矣……3)瘀血阻滞证:一般发于注射疫苗后第三天,自觉严重单纯眩晕,并无耳鸣肢麻针刺感,只是动辄欲恶呕,行走驾车均难胜任。此为血府逐瘀方证!可急用血府逐瘀丸50粒X4次/天,三天搞定。重症可以血府逐瘀丸50粒,每四小时一剂,夜里不必停药,直到晕感消除,遂中病即止。一般三日内搞定,轻症1~2天经服药而愈旋晕即止,不必守方。药不复杂,亦无须久服,治之短平快,速战速决,见好收功。早期认证准确,药量给足,必收效甚捷,一蹴而就!有中药这把金匙,疫苗无咎….一般疫苗证治,给药三两天,皆应剂而愈。这个眩晕其实就是微栓作祟,不管是源于新冠病毒还是疫苗过敏之炎症,均按胸中血瘀认证,首选血府逐瘀丸,必效专力宏。在许多人这个第三证是个心理预防备药,若无眩晕可以不用,如若发生,手边有桃红四物丸,亦可胜任,及时给药就好。

六、思考海外中医之路

最后做个结语。丸药愈病之学派诞于海外中医,也是一个不得已。派生于中医现状及社会需求。澳洲的中医注册是功是过要待历史。回顾注册之前,着手启动时从游说政府议员始,并非是中医针灸广泛发展,在社会上被大多数民众接受之局。而客观却是多数人对中医药十分陌生。游说的理由是中医针灸的对公众风险,不规管就是洪水猛兽,会伤害澳洲社会。中医注册是为社会公众规避风险!所以注册之事私人医保公司并未承认和跟进。当我们为这个头衔庆祝的时候,西医针灸、理疗干针、西草药都不受影响。注册到明年就10年了,对行业来说这种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注册,尤其是苛刻的药物规管伤害了执业和发展,保护公众是必要的,但对中医业的管理中医从业者没有发言权,不去发展服务只去消极限制,最终还是会深深地伤害到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广大公众,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是个十分负面的事情!直接的恶果是广大同仁生计举步维艰,新中医就业难,中草药商家濒临倒闭…….。为了执业同仁能缴得起房租,靠中医药技术能生存度日、为了中医下一代能够存活养家、娶妻生子,在政府允准的中成丸药上下功夫总结开发,摸索寻觅,从西医难治愈的病种发力,实践创新,淌出一条虽不平但走得过去的路,这就是今天的丸药证治!有人说发展中医的路在于搞政治,靠群众民主运动游说政府,靠学会与政府交涉,争取中医治慢病管理权,甚至针灸进Medicare等,作为少数民族、对于弱势群体的我们真的是脱离实际,历史最终会教育我们的;有人说西方信科学证据,循证医学嘛,拿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中医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海外中医分散执业的现实说明,这是永远的地平线永远走不到的镜花水月,对于中医业来说是永远的乌托邦,是对资源的浪费;有人说读经典,作纯中医当阴阳先生,照搬秦汉古人的高智慧就能解今日之困。这个虽是比纯西化靠谱,但是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回不去刀耕火种,农耕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信息社会的锁靠原始社会的钥匙怎么可能打得开?只是流逝了中医学子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事倍功半。中医学乃博大精深的实践结晶,不通过实践解读会消化不了、吸收不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临证实践读死书,你体会不到先辈的经验,此路不通!我主张:中医的路从实践入手,从治好拿下手中每一病例开始,带着问题读书,总结出可以重复的经验!不要好高骛远,古人的一句话收效在你的case上,就是很大成功!中医的明天就在于你今天耕耘的点滴积累!康庄大道那一条不是从羊肠小径开始的!所以坐下来治病务实攻关!给后代中医留下宝贵经验,大道至简!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术”,就是最务实的道!发展中医学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集腋成裘,别嫌少,别好高骛远,别在你根本达不到的事上耗费精力!把羊肠小道走成康庄大道,是海外中医发展的唯一一条路。